文 | 华夏能源网
年产销超 20 亿只、连续 32 年保持中国碱性电池销量第一的南孚电池,离最终完全易主只差最后一步。
华夏能源网 & 华夏储能获悉,7 月 11 日,安孚科技(SH:603031)公告称,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安徽安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"安孚能源")31% 股权,同时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 20403.68 万元,该交易获得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议通过。按照流程,下一步得到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后就走完全部流程。
安孚能源持有宁波亚锦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简称"亚锦科技",NQ:830806)股份,亚锦科技的核心资产为其控制的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"南孚电池"),持股比例 82.18%。
在这一环环的交易背后,站着苏州"第六大"富豪家族——袁富根和他的两个儿子袁永刚、袁永峰。袁富根一手创建了千亿 PCB(高端印制电路板)龙头东山精密(SZ:002384),目前由袁永刚任董事长、袁永峰任总经理。
安孚科技是袁氏家族掌控的另一家上市公司,袁永刚与其夫人王文娟为实控人。2021 年、2022 年,袁永刚以"蛇吞象"方式拿下了估值百亿的南孚电池,此次定增并购是连环交易中的一步。
以安孚科技为平台,袁永刚还将触角延伸到了储能、芯片、固态电池等在当前炙手可热的行业,尽情施展着他非同寻常的财技……
坐拥千亿市值的富豪家族
袁富根出生于 1951 年,是苏州著名企业家。
20 世纪 80 年代,袁富根在家乡创办了一家小型钣金和冲压工厂,并将其发展为国内精密钣金与压铸行业的龙头企业。2010 年 4 月,这家乡镇工厂成功在深交所上市,也就是如今的国内 PCB 龙头——东山精密(SZ:002384),目前市值在 1000 亿上下,近四个月涨幅高达 180%。
东山精密上市后,袁富根便退居二线。他的两个儿子袁永峰、袁永刚走上前台,目前弟弟袁永刚担任东山精密董事长,哥哥袁永峰则董事、总经理。
与老一辈扎根实业不同,袁永峰、袁永刚兄弟对资本操作更为擅长。通过持续并购,东山精密旗下拥有全资、控股企业 70 余家,业务涵盖电子电路、光电显示和精密制造等领域,产品进入苹果、Meta、特斯拉等巨头的供应链,其柔性线路板、印刷电路板的规模分别位列全球第二和第三。
截至 2024 年底,东山精密的营收已经是上市之初的 40 余倍。今年一季度,东山精密实现营收 86.02 亿元,同比增长 11.07%;归母净利润 4.56 亿,同比增长 57.55%(半年报预计于 8 月 27 日披露)。
袁氏家族的商业版图远不止东山精密一家上市公司。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目前,仅袁永刚通过不断地"买买买",旗下控制的企业就近 30 家,上市公司还有蓝盾光电(SZ:300862)、安孚科技(SH:603031)两家。
以 8 月 4 日收盘股价计算,东山精密、蓝盾光电、安孚科技的市值分别为 976.4 亿元、45.3 亿元、57.4 亿元,总市值合计约 1079 亿元。
华夏能源网 & 华夏储能注意到,在今年 6 月发布的《2025 新财富 500 创富榜》上,袁氏家族以 141.2 亿元登上榜单第 241 位,位居苏州富豪榜第六位。
这已是袁氏家族连续十余年上榜。与去年相比,袁氏家族今年财富激增超过 53 亿元,涨幅高达 60%。
"蛇吞象"吃下百亿南孚电池
在袁氏家族的商业版图中,安孚科技并不是规模最大的公司,但却很能体现袁永刚的资本运作能力。
安孚科技前身为成立于 1999 年的安德利百货,主要从事国内三、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的百货零售业务。2016 年,安德利在上交所主板上市,称为"自营百货第一股",控股股东、实控人为陈学高。
2019 年 11 月,陈学高将安德利 12.84% 的股权转让给合肥荣新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(有限合伙)(以下简称"合肥荣新"),同时放弃剩余的 38.53% 股权表决权。交易完成后,袁永刚、王文娟夫妇成为了安德利实控人。
彼时,安德利总市值约 20 亿元,袁永刚、王文娟夫妇仅支付了 3.85 亿元就控制了这家上市公司。
值得一提的是,合肥荣新 GP(普通合伙人)为荣耀资本,荣耀资本的控股股东为金通智汇,金通智汇的股东为苏州镓盛和王文娟,苏州镓盛的股东则为袁永刚和王文娟夫妇。
也就是说,袁永刚通过四层股权嵌套,最终实现了对安德利的控制,而其本人间接持有安德利的股份只有 0.02%。
南孚电池主要产品
袁永刚更厉害的操作,是通过安德利将估值百亿的南孚电池纳入麾下,堪称"蛇吞象"的经典案例。
2020 年和 2021 年,安德利分别亏损 0.06 亿元和 0.51 亿元。为了扭转业绩亏损趋势,袁永刚开始进行业务重组,一边剥离传统百货业务,一边布局电池业务。
2021 年 9 月开始,安德利通过控股子公司不断收购亚锦科技股权。 2022 年 1 月和 5 月,安德利先后完成两次资产重组后,已经持有亚锦科技 51% 的股权,成为控股股东。而彼时,安德利净资产仅为 6.13 亿元,而南孚电池估值高达 99.03 亿元。
随后,安德利正式更名为安孚科技,宣布转型完成。
收下南孚电池,对安孚科技的业绩扭转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。2022 年,安孚科技扭亏为盈,实现归母净利润 0.81 亿元。此后,这一增长势头延续,2023 — 2024 年,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 1.16 亿元、1.68 亿元,分别同比增长 41.93% 和 45.2%。今年上半年,公司实现营收 24.28 亿元,同比增长 4.98%;净利润为 1.07 亿元,同比增长 14.38%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袁永刚控制的三家上市公司中,东山精密在 2023 年和 2024 年净利润已经两年连续下滑,分别同比下降了 17.05% 和 44.74%;蓝盾光电在 2024 年也出现了营利双降,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 84.55%;扣非净利润更是亏损了 1421.73 万元。安孚科技成了近几年唯一保持业绩增长的上市公司。
不断捕捉新概念寻找新增长点
对于安孚科技,袁永刚寄予厚望,在拿下南孚电池、巩固碱性电池业务,只是扎牢基本盘,他还在不断运用资本力量去捕捉新的概念,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。
早在 2022 年 7 月,安孚科技就与长孚新能源共同投资设立合肥合孚智慧能源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"合孚能源"),建设储能测试集成生产线和研发中心。这也是安孚科技由安德利改为现名后首次发布投资公告。
在公告中,安孚科技称,公司在做好南孚电池主业的基础上,积极探索并拓展新能源业务,抢抓储能行业发展机遇,积极拓展公司第二增长曲线。
除了储能之外,安孚科技还瞄上了芯片。袁永刚曾公开表示,芯片业务将是集团未来十年最重要的增长点。
今年 2 月,安孚科技和多家创投机构一起,斥资数亿元完成对象帝先的投资。象帝先一度被称为"中国英伟达",是国内 GPU 独角兽,估值 150 亿元。接受此次投资之前,象帝先由于对赌失败,管理团队正面临解散的危机。
对于被称为"下一代锂电池"的固态电池,袁永刚也及时的想要抓住。今年 3 月 7 日,安孚科技宣布,南孚电池与南平绿色产业基金、高能时代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,建设运营 300MWh 硫化物基全固态电池中试产线,旨在解决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商品化关键技术问题。
当时,安孚科技制定了宏伟的发展规划:2027 年 12 月前完成家庭储能类固态电池产品送样,2028 年 12 月前完成机器人、新能源汽车动力固态电池产品送样,2030 年 12 月前完成大型储能设备固态电池产品送样。
然而,袁永刚的设想虽好,但现实推进却不尽人意。仅仅过去 4 个月,7 月 18 日安孚科技公告,由于高能时代控股股东股份被冻结,经营稳定性及履约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,公司决定终止与其合作的固态电池项目。这意味着,公司的固态电池这步棋暂时没走通。
储能、芯片、固态电池,均为当前炙手可热的赛道。三驾马车如能并驾齐驱,安孚科技的业绩该要一飞冲天。可惜的是,目前袁永刚的布局唯有储能业务还算可圈可点。
华夏能源网 & 华夏储能注意到,在 2024 年报中,安孚科技特别提到,合孚能源发展势头强劲,实现销售收入 4.12 亿元,同比增长 32.5%;净利润 1290.19 万元,同比增长达 3327.71%。同时,合孚能源还落地了彼时国内单体最大用户侧储能项目——河钢集团舞阳钢铁厂 159.6MW/319.2MWh 储能项目。
可见,目前安孚科技最有希望的"第二增长曲线"只有储能。善于运用资本抓概念的袁永刚,下一步会为 1.1 万股东带来什么样的惊喜?
一鼎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